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的人口流入城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治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国社会治理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象也愈来愈明显,在此背景下,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强化信息资源关联整合与综合复用,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社会大好局面,进而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政府领导的普遍共识。
本次建设主要系统平台实现全覆盖。实现网格内 “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常态化管理,实现“小事化解不出网格,大事调解不出街道”,实现“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实现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
一、重点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辖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加强对重点区域、复杂场所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基层群防群治体系;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活动
二、实现对群防群治队伍的管理,范围包括专职治安巡防队、民兵治安巡防队、义务治安巡防队、保安队伍、治保会、调委会、治安志愿者、平安和谐理事会、综治工作协会等。
三、实现有害违法组织管理,建立重点人群(刑释解教人、社区矫正人、吸毒重点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闲散青少年、流动人口、流浪乞讨人员、、违法犯罪嫌疑人、现行犯罪活动被查处人、传销骨干人员等)与特殊人群(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低保户、无保老人、艾滋病人、传染病人、生活困难补助家庭、失业人员、优抚对象及其他需要社会救助人员等)基础信息库,
四、实现对综治部门的管理功能,范围包括市、县(市)区、乡(镇)办各级综治办、社区或村委会、社区警务室、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基层人民法庭等综治部门。
按照“网格覆盖、条块融合、责权明晰”的原则,构建网格化管理工作格局。
以各乡(镇)办为基本单元划分三级网格。根据“地理布局、区域属性、人员相熟、便于管理”的原则,社区按照“街巷型、楼院型、单位型”等进行划分,农村按照居住区域、村民小组等进行划分,原则上社区每200-500户、农村每100-300户设置一个网格,制作网格服务公示牌,将网格平面图、网格长姓名、照片、联系电话、服务事项等,在网格内醒目位置公示。将辖区内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分类整合,全部纳入网格的服务管理范畴,使每个网格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和组织节点。乡(镇)办为第1级网格,乡(镇)办副主任主抓政法综治为第1责任人,县政主要领导分包负责。村(社区)为第二级网格,乡(镇)办确定综治专干分包兼任村(社区),对村(社区)工作承担领导责任;村(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主任对村(社区)工作承担直接责任;村(社区)警务室兼任主任助理。村组、楼院、街区、辖区公共单位等为第三级网格,
网格长(由社区干部担任)
对网格管理实行专职负责,是网格管理第1责任人。每周要不定期进行网格巡查,对网格员采集、排查的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对网格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做好先期调处稳控工作,对街道职能科室(部门)和执法部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核实确认。
调解员(由社区综治工作站人员担任)
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负责做好网格内的司法调解、法律援助、“两劳”人员安置帮教等专业工作,并协助其他人员做好网格内的各项事务。
警员(由社区警员担任)
负责开展群众工作,组织安全防范,维护网格内的治安秩序。根据社区警力配置实际情况。
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的原则,将各网格管理责任明晰量化到具体人,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管理网络。
实现条块融合。在“条”上整合各局委职能部门的资源,建立常态化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在“块”上以乡(镇)办为基本单元,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辖区单位及城管员、协管员、巡防队员、社区保安等力量,以及村组长、楼院长、街区长、联户代表、党员、志愿者等群众自治力量,共同组成综合服务管理队伍。日常社会事务以属地管理为主,配合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实施执法。特殊情况下乡(镇)办可请求政府派遣职能部门协同或联合执法。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要下沉基层,参与乡(镇)办区域内信息排查,同时增加协管力量,弥补行政执法力量不足。
图:网格化业务流程
(1)信息采集阶段
网格员日常走访通过智能手机终端“社管通”主动上报所发现的社会管理问题,并逐级上传至社区信息平台、乡镇街道办受理中心、县级指挥中心;县级监督指挥中心的社会管理坐席人员可通过电话受理市民反映的问题,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收集舆情;视频监督员通过视频探头发现的治安防控类问题。
(2)案卷建立阶段
网格员针对自己能处理问题,自行处置结案,针对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上报至社区信息平台进行立案,生成工单;县级监督指挥中心的社会管理坐席人员将市民通过电话反映的问题、网络媒体方式收集的舆情,生成工单;视频监督员通过视频探头监控到的问题,生成工单。
(3)任务派遣阶段
网格员针对自己能处理问题,自行处置结案,针对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上报至社区信息平台,由社区力量进行处置;社区工作站处置不了的问题,则上报至乡镇街道办受理中心,由街道办受理中心根据《网格化社会管理指挥手册》要求,派遣至具体业务科室及相关部门进行处置;街道办受理中心处置不了的问题,则上报至县级指挥中心,由县级指挥中心根据指挥手册要求,派遣至区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县级指挥中心处置不了的问题,再上报至县委县政府网格办,由县委县政府网格办整理递交县委班子会进行处置。
(4)任务处理阶段
社区工作站针对能处置的问题,及时组织社区力量处置;街道业务科室及相关部门针对能处置的问题,按照《社会治理指挥手册》的要求,及时现场处置;区级相关部门针对能处置的问题,及时现场处置;市级相关部门针对能处置的问题,及时现场处置。
(5)任务反馈阶段
社区工作站处置完成后,直接归档结案;街道业务科室及相关部门将处置结果反馈至街道办受理中心;县级相关部门将处置结果反馈至县级指挥中心。
(6)核查结案阶段
县级监督指挥中心针对市民通过服务热线反映的问题,进行电话回访并核查结案;针对社区工作站层面处置的问题,进行抽查电话回访并核查结案;针对街道业务科室及驻地部门、县相关部门处置的问题,由县级指挥中心派发至网格员进行核查结案。
(7)综合评价阶段
社会管理问题通过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处理完成后,系统自动记录了该问题的整个处理过程,包括受理、立案、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的各个环节。这些环节数据作为综合评价考核的基础数据,依据相关考核评价标准模型,自动生成区域、部门、岗位的考核评价结果。
《社区管理创新项目建设指南》
《关于推进政法部门网络设施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见》
根据业务需求以及网格化社区管理特点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分为基础信息、业务管理、决策支持。
1 网格化信息管理:按国标要求,将辖区分为三级网格管理【一级网格、二级网格、三级网格】,以地图(或示意图)的形式直观展示各级管理层的分布情况、住户情况、人口情况等。
2 住户信息管理:对辖区内的住户基本信息、地理定位、住户人口信息等进行了管理,既可以按【一级网格】>【二级网格】>【三级网格】>【网格楼栋】>【网格门牌号】直到住户人口(以户找人)的级联方式查询人口,也可以按【人口】-【住户】.的方式(以人找户)查询住户或辖区信息。
3 人口信息管理:对人口的基本信息、工作信息、社保信息、计生信息等,进行了的管理,自动生成信息报表和分类统计图。
4 精准扶贫管理:对辖区贫困住户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扶贫进度、帮扶干部信息等进行了管理。
5 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居住信息、工作信息以及配偶信息等进行了管理。
6 计生管理:对辖区计生对象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怀孕属性、节育情况进行了管理。
7 特殊群体管理:包括“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信息管理。
8 管理对象管理:对“刑释人员”、“涉毒人员”、“涉稳人员”、“矫正对象”、“精神病人”等信息进行管理。
9 车辆管理:对辖区车辆的基本信息、使用人信息进行管理。
10 企事业单位管理:对辖区内的营业场所、个体工商户的基本信息、地理定位信息、从业人员信息等,进行了的管理。
11 案件信息管理:对辖区内的大小民生事件、案件等进行管理自动生成信息报表和分类统计图。
12 党建信息管理:对辖区党员信息、党员活动信息、组织活动信息、组织机构信息等进行了管理,自动生成了直观的组织机构图。
13 风采展示:展示辖区的风采图片。
14 数据统计:按不同的管理层级统计住户信息、人口信息、特殊群体等等的人员信息,可以随时查看统计项目的详细情况。
基础信息子系统主要为系统管理人员使用,系统主要以人口数据等进行维护更新,在现实数据发生改变时,通过系统进行实时的更新,使系统数据最新应用。网格化系统的运行目标是:“五全管理”
基础数据全摸清、动态情况全掌握、矛盾纠纷全化解、百姓事务全代办、百姓诉求全应答。
实现对社区管理信息资源中“人”的管理,主要包括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管理等功能模块,应实现信息录入、删除、修改、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和打印等功能,能够支持电脑、智能手持终端等多种录入终端,能够支持录入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能够实现实时上传。各类人员管理功能模块架构如图所示。
结合实有和流动人口数据,建立特殊人群基础信息数据库,涵盖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低保户、无保老人、艾滋病人、传染病人、生活困难补助家庭、失业人员、优抚对象及其他需要社会救助人员等人群。
结合实有和流动人口数据,建立重点人群基础信息库,涵盖刑释解教人、社区矫正人、吸毒重点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闲散青少年、流动人口、流浪乞讨人员、违法犯罪嫌疑人、现行犯罪活动被查处人、传销骨干人员等人群。
结合实有房屋数据,建立重点场所基础信息数据库,范围包括公共交通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大型公共活动场所、游览场所、商贸交易场所、废品收购站点、旅店宾馆、人员密集繁华街区、公寓写字楼、地下空间场所、美容美发店等区域,管理内容包括责任人、安全管理员、场所基本情况、周边环境、周边团伙组织、周边交通秩序、周边外来人口、内部安全隐患排查情况等。
系统主要对综治事件进行通过公安、政法委、民政等部门数据共享,建设社区管理综治信息库管理系统,通过对综治关注事件、重点人群、重点组织等信息的管理,为社区管理与事件处置提供支持,实现社区管理的安定团结。
有害违法组织管理主要功能是对在本社区内参加了违法组织及违法组织的人员进行管理。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吸毒人员档案主要功能是对在本社区内有吸毒历史人进行管理,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实现对综治部门的管理功能,范围包括省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各级综治办、社区或村委会、社区警务室、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基层人民法庭等综治部门。
实现对群防群治队伍的管理,范围包括专职治安巡防队、民兵治安巡防队、义务治安巡防队、保安队伍、治保会、调委会、治安志愿者、平安和谐理事会、综治工作协会等。
实现对单元网格队伍的管理,包括网格配套工作人员的网格编码、网格管辖范围、人员姓名、岗位分工、工作职责等信息。实现网格管理员定位、查看巡查轨迹、在岗情况查看、排班管理、巡查管理、人员抽检、任务统计、信息群发等。
掌上网格管理系统是社会综合治理综合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方式之一。主要用于实现社区网格巡查员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内将发现的问题向信息平台进行上报。该系统依托移动设备,可将网格员发现的问题即时以文本、图像、声音和位置等信息实时传递给指挥中心。并上传至社区信息采集数据库,充分利用移动网络技术,通手机来采集社区的各项基础,同时也可以用手机发送居民的各项服务请求,如居民的诉求意见,上门为社区居民受理的各项公共服务请求。
矛盾纠纷调处子系统主要为社区、街道、区级等事件受理人员应用,网格员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时间排查,将待解决或待处理的事件描述拍照上报指挥中心,系统将巡查人员上报事件进行受理立案,分派处置。
矛盾纠纷调处子系统是负责统一受理来自不同渠道反映过来的问题,根据问题的类型、性质、详情事由等信息,结合《网格化社区管理工作手册》,进行任务的派遣。
管理员登录矛盾纠纷调处子系统,处理不同渠道反映过来的问题。
l 登记公众举报问题。如果举报人为新增,点击新增举报人图标,增加此举报人信息。如果举报人有记录,点击查询,可以查询出举报人相关信息。
l 可以对来电进行性质区分:骚扰电话、需回访、不需回访。选择需回访时,回访人和回访电话可填写。
l 可以对此举报电话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查询。点击查询出的历史事件的任务号,可以查看详细信息。
对社区上报上来的事件,进行分派;对区下派的问题进行研判分流;对职能部门反馈回来的问题派遣社区网格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l 对社区上报上来的事件在待办事件栏进行派遣分流。
l 区下派的问题在区级转发栏进行研判分流。
l 对社区上报的到核查结案阶段的问题,进行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核查。
l 对需要社区网格工作人员进行核查的事件进行下发核查。
问题处置子系统是便于各职能部门及时查看街道服务站派遣过来的问题,接收街道发送的短信到达通知,反馈问题的处置结果,查看问题的处置流程,并能向街道服务站提出会办申请。
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可对街道服务站派遣出来的事件进行详细浏览,包括事件的类型、大类、小类、事件描述、事件等级、处理等级、社区管理网格、网格负责人、联系电话、上报时间、现场多媒体信息等,并可以通过地图定位,准备了解事发位置。处理完毕后,需填写处理意见。
可以对事件进行批转,回退,撤销办理等操作,使事件能完成正常的工作流转。
选择事件右键菜单中选择事件,此事件即由登录人员办理。当前经办人为当前登录人员。同岗位的其他人员待办事件箱无法看见。
可以选择下一阶段的事件处置人员。批转后,当前人员的经办事件将可以看见此事件。待办事件箱此事件消失。
主要功能为各级领导提供一个支持动态多维分析的数据平台,对各种信息进行自定义分析、统计以及趋势分析,并以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现结果,使阅读者一目了然,为做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可按时间、所属区域同比分析、横向比较分析、单项数据搜索等功能。对常用的低保、出租房屋等项目要具备单项搜索功能,支持多种方式排列,如以办事处排列、以年龄排列等。
社区管理评价体系同样可以完成可对区域、部门、人员等主体的进行评价分析,其对象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针对区域单位的评价监督。具备区域评价功能,以网格、社区、街道、行政区等区域为划分标准,按不同周期统计各单元区域的评价分值,生成评价结果,并在地图中直观显示;
2.针对专业执行部门的评价监督。对对专业部门和各级责任主体,按一定周期统计各部门的评价分值,生成评价结果;
定期动态反映本部门或个人的电脑自动打分、一定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排名、自我对比纵向变化等情况;可根据综合考评结果,依据年度考核办法,系统自动对下辖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进行评分,以反映工作成绩。可按考核规则实现评分排序,将基层每周之星、每月之星上报显示;自动完成对区属各职能部门的及时考核,评选出先锋岗,支持日常检查综合排名的展示;根据区平台的考核方案,系统可完成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将先进单位、个人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现。
类别 |
子类 |
子系统 |
功能概述 |
基础信息 |
人口管理 |
流动人口管理子系统 |
1.提供对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居住信息、登记信息、劳动信息进行录入采集。 2. 可以通过身份证号、姓名、性别、地址等条件来查询录入到系统中的流动人口信息 3. 对流动人口信息的查看、修改、批量删除的管理操作。按照不同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实现区域统计、人数统计、年龄统计、性别统计、文化程度统计。 |
特殊人群管理子系统 |
1. 提供对特殊人群(01留守老人妇女儿童、02残疾人、03低保户、04无保户、05艾滋病人、06传染病人、07失业人员、08生活困难补助家庭、09优抚对象、99其他)基本信息的录入保存功能,其中特殊人群录入的基本信息包括:特殊人群姓名、身份证号、住址、情况描述等基本信息,同时也提供对特殊人群信息的修改、删除操作。 2. 根据年龄段、居住区域、类型等对比分析不同特殊人群的基本信息;通过表格以及图表展示对特殊人群信息进行智能对比分析。 |
||
重点场所 |
重点区域管理子系统 |
结合实有房屋数据,建立重点场所基础信息数据库,范围包括公共交通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大型公共活动场所、游览场所、商贸交易场所、废品收购站点、旅店宾馆、人员密集繁华街区、公寓写字楼、地下空间场所、美容美发店等区域,管理内容包括责任人、安全管理员、场所基本情况、周边环境、周边团伙组织、周边交通秩序、周边外来人口、内部安全隐患排查情况等。 |
|
综治信息 |
综治管理综治机构 |
有害违法组织管理子系统 |
有害违法组织管理主要功能是对在本社区内参加了违法组织及违法组织的人员进行管理。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
治安队伍人员管理子系统 |
辖区保安,门卫,银行警卫,巡防队员,协警等人员管理,职责定位,区域划分,工作内容管理,事件调查配合记录等。 |
||
|
综治部门管理子系统 |
实现对综治部门的管理功能,范围包括县、乡镇(街道)各级综治办、社区或村委会、社区警务室、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基层人民法庭等综治部门。 |
|
群防群治队伍管理子系统 |
实现对群防群治队伍的管理,范围包括专职治安巡防队、民兵治安巡防队、义务治安巡防队、保安队伍、治保会、调委会、治安志愿者、平安和谐理事会、综治工作协会等。 |
||
网格队伍管理子系统 |
实现对单元网格队伍的管理,包括网格配套工作人员的网格编码、网格管辖范围、人员姓名、岗位分工、工作职责等信息。实现网格管理员定位、查看巡查轨迹、在岗情况查看、排班管理、巡查管理、人员抽检、任务统计、信息群发等。 |
||
业务管理 |
|
矛盾纠纷排 查调处管理 子系统 |
1.矛盾纠纷业务受理:矛盾纠纷受理主要是采集矛盾纠纷信息。采集的时候可以选择受理矛盾纠纷信息,或者暂存备案矛盾纠纷信息。 2.业务办理反馈:矛盾纠纷事件采集受理后,自行办理或者上报上级机构处理.事件的办理流程是逐级上报,逐级下派,逐级交办职能部门.最后由采集人认定办结. 事件办理反馈的过程中,对事件由责任领导督办,手机受理人员催办,事件办理单位申请延期办理,上级机构可以审批延期申请。 3. 智能统计分析:提供基于矛盾纠纷类型、时间间隔、处置阶段等多种统计功能,实现实时分析。同时进行图表及曲线进行展示。 |
问题处置 子系统 |
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可对街道服务站派遣出来的事件进行详细浏览,包括事件的类型、大类、小类、事件描述、事件等级、处理等级、社区管理网格、网格负责人、联系电话、上报时间、现场多媒体信息等,并可以通过地图定位,准备了解事发位置。处理完毕后,需填写处理意见。 |
||
决策支持 |
|
分析考评 子系统 |
主要功能为各级领导提供一个支持动态多维分析的数据平台,对各种信息进行自定义分析、统计以及趋势分析,并以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现结果,使阅读者一目了然,为做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可按时间、所属区域同比分析、横向比较分析、单项数据搜索等功能。对常用的低保、出租房屋等项目要具备单项搜索功能,支持多种方式排列,如以办事处排列、以年龄排列等。 |
绩效考核子系统 |
定期动态反映本部门或个人的电脑自动打分、一定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排名、自我对比纵向变化等情况;可根据综合考评结果,依据年度考核办法,系统自动对下辖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进行评分,以反映工作成绩。可按考核规则实现评分排序,将基层每周之星、每月之星上报显示;自动完成对区属各职能部门的及时考核,评选出先锋岗,支持日常检查综合排名的展示;根据区平台的考核方案,系统可完成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将先进单位、个人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现。 |
||
掌上网格 |
|
掌上网格管理系统 |
“掌上网格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实现社区网格巡查员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内将发现的问题向信息平台进行上报。该系统依托移动设备,完成社区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置等信息实时传递。通过手机来采集社区的各项基础,同时也可以用手机发送居民的各项服务请求,如居民的诉求意见,上门为社区居民受理的各项公共服务请求。 |